未来科学大奖周第二度在香港举行,将于8月16日公布获奖者,11月3日颁奖。2024年度的主题为「年度科学盛事,启迪未来之光」,除颁奖礼外,还将举行科学峰会、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与青少年对话等交流活动。
“从造纸厂走出来的顶尖科学家”,提到柴继杰,这是最醒目的评价。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16日公布2023年获奖名单。柴继杰、周俭民因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的开创性工作获得“生命科学奖”,赵忠贤、陈仙辉因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何恺明、孙剑(已故)、任少卿、张祥雨因提出深度残差学习,为人工智能做出了基础性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林建华是一位化学家,也是一位教育者。一路走来,他有过很多个“校长”头衔: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解放人的心智,释放人的内在潜力。”
在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名单即将揭晓之际,我们收到了2018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林本坚先生的来信。在信中,他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变化、感悟以及对未来科学大奖的期望。
-
“未来科学大奖所表彰的就是伟大又平凡的科学家们。”未来论坛的发起人兼秘书长武红表示,未来科学大奖强调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完成,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不论其国籍、性别和年龄,旨在推动突破性基础科学研究,表彰优秀科学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进科学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