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公布刷爆科学圈,梁振英发文对卢煜明获奖表示祝贺

时间:2016-09-21

从19日下午首届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获奖结果开始,媒体就炸了。


截止发稿时,人民日报、新华网、中新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凤凰卫视、第一财经电视、网易、腾讯、知识分子、赛先生、Nature、星岛日报、大公报等海内外媒体均报道了未来科学奖相关消息,甚至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都在个人网志上表示了关注。朋友圈里刷屏的盛况更是空前。





还有许多热情的读者在各平台发布的相关文章下留言,给予我们各种鼓励和期望,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的感动不仅来自于长久的努力得到了公众的认可,更是因为通过未来科学大奖,让中国人通过科学凝聚在一起,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正如在新闻发布会上,未来论坛轮值主席、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捐赠人沈南鹏称:“科学永远是引领时代往前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的核心动力。未来科学大奖不是中国的诺奖,而是中国人独特的科学大奖。我衷心希望中国科学家能够在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这两个领域里做出对世界、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未来论坛理事、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捐赠人邓锋在致辞中从企业家的角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未来科学大奖带动、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对科学精神的崇尚,不仅仅追娱乐界的明星,也追科学家的明星,我们就是这么想的。



在评审过程中,付出心血最多的无疑是科学委员会的丁洪、何川、李凯、饶毅、田刚、王晓东、文小刚、夏志宏、谢晓亮九位老师。新闻发布会中,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丁洪对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审标准进行了介绍:“第一,要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第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第三,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者不限国籍。这就是评奖的标准。”



未来科学大奖监督委员会主席高西庆对大奖章程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对大奖的期许:“在目前情况下,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现有的九位科学家非常负责任地通过各种讨论,在规则上符合我们所要求、所提出的。我们相信大多数人看了以后也会觉得这个规则是公平的。希望过了10年、20年、50年、100年,大家认为未来科学大奖真的是很值得尊敬的,是所有人去努力追求的一个东西。”毕马威(KPMG)作为监督机构也全程参与了评审过程的监督。


最激动人心的当属获奖者名单揭晓环节。随着薛其坤、卢煜明两位获奖者的名字被念出来,全场掌声雷动,台上的科学家和捐赠人们的激动也溢于言表。



这一刻,他们既不是学术领域里的资深权威,也不是商界中叱咤风云的精英领袖,而只是单纯爱着科学的孩子,沉浸在同样的骄傲中,分享着同样的喜悦。


公布获奖名单后,监督委员会主席高西庆现场电话连线两位获奖者,告知他们获奖情况。



物质科学奖(由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捐赠)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在首次通话结束后,特意再次打回电话强调捐赠人们创业不易,愿意“把自己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财富推动我们国家的创新,设立这个奖,鼓励更多年轻人做基础研究”,让他非常震撼。



生命科学奖(由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捐赠)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则将未来科学大奖生动地称为“young plant with just the first year of blossom”。不论是薛教授质朴的言语,还是卢教授“萌萌哒”的比喻,都不禁令在场众人纷纷大呼“科学家是最可爱的人”。



未来论坛秘书长武红在新闻发布会结束致辞中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科学精神的传播中来,“不但在中国,应该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有这样一个真正的科学大奖。”


预言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揭晓不是一个结束;相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个多世纪的光阴,铸就了诺贝尔奖的传奇。我们不敢以中国的诺奖自居,亦无意以诺奖自比。我们只愿尽最大的努力推动科学,成就未来。


我们都曾有过听父辈叙说某个过往的场景,而遗憾自己不在其中的时候。或许,多年以后,当你向儿孙们描述首届未来科学大奖时,他们也会发出同样的感叹。而你,则会因为回忆起那一刻的激动与骄傲,露出会心的微笑。


分享

登录 +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