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获奖人
按年份
按奖项
按姓氏首字母
奖项与提名
奖项
生命科学奖
物质科学奖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捐赠人
资讯
公告
新闻发布会
获奖人专访
你好,科学家
年报与审计报告
更多
大奖周
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
2019-2024大奖周
大奖活动
颁奖典礼
获奖人学术报告会
科学峰会
青少年对话获奖人
关于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概述
未来科学大奖概述
章程
科学委员会
监督员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EN
EN
Previous
Next
1
2
3
4
5
6
7
Previous
Next
1
2
3
4
5
6
7
最新资讯
公告
新闻发布会
获奖人专访
你好,科学家
年报与审计报告
更多
ALL
ALL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年份:
最新资讯
公告
新闻发布会
获奖人专访
你好,科学家
年报与审计报告
更多
ALL
ALL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获奖人专访
2024-08-22
对话孙斌勇院士:不要把科研失败看成人生的“至暗时刻”
2019 年,知名数学家孙斌勇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那一年,他只有 42 岁。而在今年 8 月 16 日,“因在李群表示论上作出的杰出贡献”,他又获得 2024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4-08-21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邓宏魁:干细胞领域的魔术师
2024年8月16日,未来科学大奖公布2024年获奖名单。因开创了利用化学方法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改变细胞命运和状态方面的杰出工作,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邓宏魁获得“生命科学奖”。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4-08-21
对话“不刷题”的李亚栋院士:很多习题毫无价值,搞科研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清华大学李亚栋,凭借对“单原子催化”的发展和应用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24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4-08-19
专访邓宏魁:让细胞“返老还童”
化学小分子重塑细胞命运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优势?本篇两年前对邓宏魁的专访,以帮助理解化学小分子编程细胞命运领域的进展、前景以及邓宏魁在其中的贡献。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3-10-16
在植物免疫领域耕耘近30年,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周俭民 用专注回答科学问题
从1994年专注植物抗病研究算起,周俭民已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了近30年。如今,他还在以同样的热情,向着科学的更深、更广处前行。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3-09-13
周俭民:像植物一样生长
让周俭民获奖的,是他与柴继杰合作发现的一种寡聚的抗病蛋白:抗病小体。他觉得抗病小体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其结构令人惊叹,“像一个风火轮,也像一朵紫荆花”。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3-09-13
柴继杰:和自己赛跑
柴继杰很清楚,科研是个很单调、无聊甚至乏味的过程,他几乎不会去想,万一做不成、万一通不过怎么办,只有一个信念:只要真正努力去做,不会有太大问题。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3-08-31
独家对话· 2023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
8月16日,2023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后,未来科学论坛在第一时间连线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何恺明、任少卿、张祥雨。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3-08-30
未来科学大奖得主陈仙辉:证明铁基超导体是第二类高温超导体
陈仙辉说,团队未来还将坚持对新型超导体的探索和相关物理的研究,致力于发现更加适合应用的超导材料。2023未来科学大奖近日揭晓,其中的“物质科学奖”颁发给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和陈仙辉,以表彰他们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1986年读研究生时,陈仙辉赶上第一个铜基高温超导体发现的研究热潮,此后的30余年,他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2008年,陈仙辉团队参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3-08-30
陈仙辉:做科研关键要有批判性思维
2008年之前,非常规高温超导体只有一类,就是铜氧化物超导体,直到2008年后,铁基超导体才被发现。在铁基超导体的研究方面,陈仙辉院士研究组首先将超导转变温度提高到麦克米兰极限之上,证明铁基超导体是又一类非常规高温超导体。
分享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登录
+
账号
密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