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获奖人
按年份
按奖项
按姓氏首字母
奖项与提名
奖项
生命科学奖
物质科学奖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捐赠人
资讯
公告
新闻发布会
获奖人专访
你好,科学家
年报与审计报告
更多
大奖周
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
2019-2024大奖周
大奖活动
颁奖典礼
获奖人学术报告会
科学峰会
青少年对话获奖人
关于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概述
未来科学大奖概述
章程
科学委员会
监督员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EN
EN
Previous
Next
1
2
3
4
5
6
7
Previous
Next
1
2
3
4
5
6
7
最新资讯
公告
新闻发布会
获奖人专访
你好,科学家
年报与审计报告
更多
ALL
ALL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年份:
最新资讯
公告
新闻发布会
获奖人专访
你好,科学家
年报与审计报告
更多
ALL
ALL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获奖人专访
2025-08-29
对话港科大戴希:AI是运动员,我们是教练,拓扑超导材料是下一步挖掘的重点|2025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
要主动寻找一些“离经叛道”的问题,开拓新的赛道、新的科研方向。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5-08-19
对话卢志远:华人物理学家如何让闪存实现“长生不老”?
从物理学入门,到投身半导体研究,卢志远的科研路径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理解事物的本质,再寻找改变它的方式。他说,半导体这种既非导体、又非绝缘体的材料,其导电性能可以变化10的18次方,这种特性让他着迷至今。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5-08-19
对话“草帽院士”徐星:世界上发现和命名恐龙种类最多的人,把科研写进教科书
回看基础科学发展历史,最开始可能没有人感受到它的使用价值,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古生物学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影响。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5-08-19
对话周忠和: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徐星的贡献比我大,挖到漂亮的化石很幸运
做科普也要秉持着做科研的态度,保持严谨性和准确性,科普对科研起到一定支持作用。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5-08-19
75岁华人物理学家突破闪存“长生不老”技术,擦写次数突破10亿次大关|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卢志远
“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我的娱乐就是不断吸收知识,在我所在的行业里动脑筋。 ” 物理学家卢志远告诉 DeepTech。值得一提的是,现年 75 岁的他,依然每天保持 14 个小时的工作状态。日前,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的贡献,卢志远获得 2025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分享
新闻发布会
2025-08-06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方忠、戴希、丁洪、卢志远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的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季强、徐星、
分享
新闻发布会
2025-08-04
【新闻发布会直播间】2025未来科学大奖三大奖项获奖者名单即将揭晓!
直播时间:2025年8月6日10:00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5-08-03
彭实戈|从“倒着解的方程”到“非线性期望”,金融数学这样算风险账
很多人好奇我为什么会从物理转到数学,又在数学的基础上开创了金融数学。其实说起来,这更像是一连串偶然的交叉——我从未刻意想过要“跨学科”,但恰恰是这些看似偶然的跨界,让我摸到了金融数学的大门。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5-08-03
张杰|打破“永远50年”困境,激光聚变如何改变未来?
可控核聚变科学,是人类在半个多世纪前开启的宏大篇章。核聚变反应研究的对象既简单又复杂,简单之处在于它就是两个原子核在融合过程中的反应以及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极端复杂则是因为真正用于能源的聚变反应,是许许多多原子核集体在极高密度和温度的极高能量状态下的极端物理过程,这几乎到了我们人类理解能力的极限。
分享
获奖人专访
2025-08-03
李家洋|从实验室到餐桌:让育种更精准,让粮食更安全
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几十年,常有人问我:“您天天跟植物基因打交道,到底在研究些啥?”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日常的餐桌里。
分享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登录
+
账号
密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