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未来,再未来 2025.7.8-7.9|中国•上海 在探索真理的漫长征途中,总需要一群执灯者——他们以基础科学为炬,照亮人类认知的边界。未来科学大奖自2016年由科学家与企业家合力共擎火炬,十载春秋照亮中国基础科学征程,共遴选出39位获奖者,其开创性研究皆是世界级的卓越成就。大奖持续追踪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原创突破,将实验室的孤光淬炼为文明跃迁的火种。 七月,上海,这座创新、开放与梦想之城,即将迎来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的璀璨灯火:盛会不仅云集了近20位历届获奖人亲临参与,更汇聚了10多所顶尖高校校长等教育界掌灯人。这场里程碑式的庆典以颠覆性对话重构科学叙事,历届获奖者为核心策划者与参与者,组成Program Committee主导设计议程,由丁洪教授和杨学明教授担任联席主席,汇聚各学科领军者,将量子计算、合成生物学、AI算法革命等前沿议题熔铸为思想火炬。这场打破学科壁垒的盛宴,让深奥前沿研究与公众认知在“科学进行时”中激烈碰撞。 从一到十,我们不断探寻未来的答案。十年耕耘,大奖见证了中国基础科学从学习追赶迈向并肩前行的蜕变,更促进了尊重科学精神氛围的形成。站在新起点,我们看见那些定义未来的思想光芒——因为它们不仅关乎实验室的突破,更关乎我们如何以科学精神滋养下一代,让文明的火种永续传承。科学家与企业家作为社会力量的持续投入,更为这份传承提供了坚实保障。 向未来,再未来。当科学的火炬从十周年庆典传递向更辽阔的时空,答案愈发清晰——真正的未来科学,始于对未知永恒的追问,成于人类智慧共同体勠力同心的不懈求索。未来科学大奖坚守基础科学这一文明进步的源动力,其嘉奖的突破性成就与激发的探索精神,正深刻塑造着中国科学发展的根基。这些智慧成果终将汇入人类文明的知识长河,当后世回望中国百年科学征程时,这座由社会力量铸就的科学灯塔,必将以其不灭的光芒,铭刻并闪耀着对中国乃至人类智识进步的深远影响。 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 Program Committee 丁洪(联席主席)、杨学明(联席主席) 柴继杰(生命科学)、施一公(生命科学) 张杰(物理)、冯小明(化学) 许晨阳(数学)、王小云(计算机科学)